My Approach to Translating Viral Chinese Slang Terms 中文新词层出不穷,翻译如何应对?
本文是我在ATA61年会上演讲的浓缩,投稿给《译风》,与无暇参会的同行们切磋交流。
进入正题之前,先用这句话带一下节奏,毫无违和感地乱入几个“网络体”中文词汇,现在大家能脑补出传说中的新式中文是怎样一种画风了吗?没错。这一波操作很社会吧!
容易给翻译造成困扰的“新式中文”,我认为有三类情况:
(1)第一类:一些热门词汇近年来被滥用,翻译时容易陷入“假朋友”陷阱。
例如,“您是做什么行业的?” 这个问法近来很流行,而人们的回答未必是某一具体行业(industry),而可能是“我是老师”(职业)或者“我是做HR的”(岗位)。因此对“您是做什么行业的?” 更准确的翻译也许应该是 What do you do?
之所以这里借用“假朋友”(False Friends)这个概念,是因为“平台”、“资本”、“行业”等词汇,使用范围已经变得过于广泛,很多时候英文里未必需要用platform, capital, industry这些默认对应的字眼来翻译。另一个我们最近常听到的字眼是“云”,如“云课堂”、“云毕业”、“云聚餐”……问题在于,英文里形容在线举办的活动往往不叫cloud XX,而是virtual XX,所以翻译时必须小心,别急着甩出cloud这个“假朋友”。
(2)第二类:新词莫名蹿红,但缺乏固定译法。
这类词语包括落地、风口、头部、抓手等。我建议,作为翻译平时可以对这些词的主要意思做一下归纳整理,找到几个比较简单直接的英文单词作为弹药库中的储备。如:
落地:implement, apply, commercialize
风口:promising, the next big thing
头部:leading, top
抓手:focus, priority, key, enabler
这类弹药对于口译来说尤为重要。有了它们,临场便更有可能快速给出一个相对准确达意的译法,而不会被一个词卡住思路。
(3)第三类:看似是英文单词,但照搬回英文会很奇怪。
在给现场活动做同传时经常听到这句:“下面请大家看一段VCR…” 英文里很少用VCR表示视频短片,因此我建议就翻译成 a short video 或 a video clip,绕开VCR这三个字母。
另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“IP”一词:我在北京街头见到有人摆个售卖小手工艺品的摊位,身后的牌子上写的是某“文创IP展”。虽然IP(intellectual property)的本意是知识产权,但我认为这里的“IP展”的意思无非是“作品展”。我考究不出这个用法的起源,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这类很“潮”的词一旦风靡起来,总是能迅速火遍大江南北,而我们作为翻译完全可以大胆绕开英文单词的干扰,寻找更合理的表达。
结语:
有人认为这些“新式”中文本质上属于对语言的不规范使用,难登大雅之堂。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,新生词汇被主流机构接受和认可的速度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快,它们正在改写通行的语言规范。未来我们作为翻译工作者,对类似“这一波操作很社会”这样的说法,恐怕只有去尽量适应了。